第三集 愛河
【本集提示:主要從1966年開始一直到1973年上延安大學這一段時間.路遙是1968年開始戀愛,一直到1978年結婚,這一段的歲月是非常復雜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被撤職的低谷,總之,路遙對別人以及這個世界的愛和別人對他的關愛,都交織在這一重要時期。
(采訪對象:曹谷溪等熟知路遙愛心歷程的朋友,也可以找與路遙林達這個家庭共同的朋友,以及路遙的同事同行講述。)】
路遙說:“春天一來,地上的一星點兒綠色,就激動得不知怎么辦。陜北的杏樹是最早開的花,杏樹開花的時候,人的感覺是那么美妙。漫漫的黃土地上突然有一樹杏花開起來,孩子們高興得大聲歡呼,但是誰也舍不得摘那杏花,就在樹底下轉過來轉過去看。后來杏樹結了綠色的毛杏,大家都特別想吃一顆,吃了那顆杏子,好像把整個春天就吃進去了?!?/span>
1966年,路遙從延川縣中學初中畢業,“文革”開始了,路遙也被卷入這場被他稱為“沒有勝利者的內戰”之中,他參加了紅衛兵到北京串聯。
1968年,年僅19歲的路遙作為群眾組織的代表,當選為延川縣革委會副主任。不久停職。停職后他作為返鄉知識青年回到郭家溝村,成為一名農民。
這一年路遙萌發了愛的火花,青春的激情有了暫時的歸宿,愛找到了路遙——這個一直處于苦難之中的游子。然而,隨著他的革委會副主任被撤,愛情也遠離了他,這對路遙而言是一個雙重的打擊,盡管20歲的路遙已經是一個男子漢了,但這個陰影可能影響了他的一生,也許某種神奇的動力又給了他靈感和想象力,但是隨時可能疼痛的傷口使他遠離很多本該是自己的快樂人生。
1969年,在親人和朋友的幫助下,他成為一名鄉村的“民辦教師”,并且開始創作。
路遙的愛情可以說始于“文革”,他的前女友也是北京知青,尤其是他失戀之后,認識了另一個北京知青,也就是他后來的妻子林達,才滋養了他那顆受傷的心,直到1978年結婚,這十年之戀,成就了路遙。路遙的愛仿佛是一條大河,不僅僅是戀人之間的愛,而擴大到更為廣闊的領域——對土地的愛,對親人和朋友的愛,對真理的愛,都是他愛的內容。
路遙的愛情觀在很多小說里表達得很明確了,他在《人生》一開始就寫道:“劉立本的三個女兒都長得像花朵一樣好看,人也都精精明明,可惜有兩個是文盲?!蔽覀冎榔渲袆⒘⒈镜亩畠壕褪乔烧?。這個認識是高加林高中畢業回村勞動之后的一段內心獨白。顯然有知識、有文化是他擇偶的一個重要條件。
當高加林第一次見到本班從江蘇轉來的女同學黃亞萍時,很快被她所吸引,他認為本地女同學和黃亞萍相比,都有點不大方,有的又很俗氣,動不動就說吃說穿,學習大部分趕不上男同學,他很少和她們交往。而和黃亞萍就不一樣,在一塊兒討論看過的小說,或者說音樂,說繪畫,談論國際問題。同學們曾議論過他們的長長短短,他當時并不敢想什么出邊的事。他和黃亞萍相比,有難以克服的自卑感,這不是說他個人比她差,而是指家庭、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這些方面。
所謂愛,并不僅僅局限在愛情、愛家和愛國的范圍里,它應該更廣泛、關注得更遠,就會想得更遠、看得更遠,路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觀點總是有獨到的見解,而且新鮮深刻,具有哲理性和藝術的感染力。路遙的創作和愛情,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展開,才有遼闊的胸懷和日后的豐富性及長久的遠見。
其實,最重要的應該是愛情的力量,路遙的審美是非常細膩的、敏感的,我們從他對愛情的體察、描寫,對文字的精細,都能感受到他心靈的微妙。這也是路遙能夠成功的基礎。
當我們閱讀過很多路遙作品之后,會有一個最重要的發現,包括愛情的發生和發展也一樣,就是對比性,比如,他把貧困與富足、美與丑,放在兩個人身上,再讓他們戀愛,等于把兩個尖銳的矛盾放在一起。設置強大的對立面,給人物強大的壓力,他的主人公總是在這樣極其艱難的境況下苦苦地前行,讓不可能變為可能,并且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向前推進很小的一步。
路遙吃慣了生活中的苦藥,不過一旦嘗了一丁點兒生活中的甜頭,就會陶醉,那味道不但不能消失,還反過來使苦痛加劇,于是他就可能會放棄。他在《在困難的日子里》為了不使大衛和亞玲因為他的存在而分手,最終決定退學,他的理由是,“我要讓別人不痛苦,只能使自己付出巨大的犧牲”,因為他也愛吳亞玲,否則他就不會付出巨大的犧牲了。這恰恰說明了路遙的愛情觀是會主動放棄的個人小愛,而保全他認為是通過犧牲自我而不讓別人痛苦的大愛。
現實中的路遙是個什么樣子,我們知道,他有奉獻精神,有英雄主義,但是每一個人都是多面性的,路遙的忍辱負重,路遙的委曲求全,往往使他在現實中痛苦不堪。這是不是一種愛,這種愛往往被我們忽視,并且取笑,事實上這種愛正是舍去了小愛,才能實現的大愛。
路遙在愛情觀上似乎還有另一個側面,給人的感覺是一個自虐者的形象,這種自虐的情結是否毀掉了他的真愛,他在《人生》里有這樣一段描寫:“高加林經過一段煉獄式的折磨,權衡了一切以后,已決定要和巧珍斷絕關系,跟亞萍遠走高飛,他想攔住她,但又沒攔。做出這個決定,是對他們憎恨的農村舊道德觀念和庸俗語論的挑戰。他的性格中有一種冒險精神——也可以說是英雄主義品格。他一旦確定目標之后,就會精力充沛,精神集中,見解清晰,一剎那間,需要犧牲什么,他就會獻出?!?/span>
但在黃亞萍和巧珍之間的選擇,高加林一直反復不定,他當然想和黃亞萍在一起,他現在覺得黃亞萍和他各方面都合適,她有文化,聰慧,家庭條件好,又是一個漂亮的南方姑娘。在她身上彌漫著一種對他來說是非常神秘的魅力。像巧珍這樣的本地姑娘,尤其是農村姑娘,他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到底,他認為她們是單純的,往往也是單調的。巧珍將來除過是個優秀的農村家庭婦女,再沒有什么發展了。
可以說,路遙的一生一直在兩難之間選擇,巧珍還是亞萍,城市還是鄉村?
其實,當我們發現路遙往往不是在好與不好之間選擇時,就會恍然大悟,哦,他原本碰上的是兩塊金子,不管選擇誰都是錯的;不管把誰舍棄了也都是錯的,讀者也不會答應。這就是他小說的迷人之處,也是路遙在愛情中碰到的難題。
這可能就是愛情的風險,假如他選擇了巧珍,讀者也會指責他毀了自己,也毀了黃亞萍,所以,世界上是存在著兩難的處境,路遙把這個秘密寫出來了,就是一個發明,說明了他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上升到一個更高級的層次。命運的選擇、愛情的選擇不僅僅是一個非此即彼的簡單問題,它有更深遠的困境,有超越現實的力量。
所謂大愛是對愛的未知領域的開發,和對已知領域的提升,路遙對土地是愛,對事業是愛,對親朋好友是愛,對父母兄弟是愛,對妻子女兒是愛。正像路遙小弟天笑所講:“大哥比我大20歲,在我的心目中,大哥就像父親一樣,是全家里的頂梁柱,雖然在經濟上幫不上,在精神上是一個支持?!?/span>
往往在事業上做出成績的人物,往往自己失去了很多具體的愛情生活的享受,他更多的是通過藝術作品的想象力來完成自己最終愛的實現。
在現實生活中的路遙,常常會為情所困,突然買一張火車票,到一個什么地方待上幾天,而且悶在一間屋里,哪里也不去,誰也不見,之后又原路返回。
有朋友說:路遙有時在大街上看到一個穿紅衣服的女人就會激動不已,我們猜想,這一定與他的初戀有關,而路遙的初戀又是一個什么樣子,我們又有誰知道,又有誰見過?
路遙在小說《人生》里這樣敘述:“高加林和黃亞萍快樂至極的時候,猛然就會想起巧珍來,心頓時像刀絞一樣疼痛。亞萍一時猜不透他為什么情緒會這么失常,感到很苦惱,有時候他們簡直是一種苦戀?!?/span>
有人問路遙,像巧珍這樣的婦女,有人認為你是不是在農村就遇到過巧珍,路遙說:“不是;因為這個人我可以說,她就是整個陜北勞動婦女的一種形象,陜北的勞動婦女就是這樣,確實如此?!?/span>
我們往往被一種崇高的思想感動以后,它的美好的行為和精神,像一道閃電照亮我們自身的缺陷。
當路遙被縣上撤職以后,再次回鄉勞動后,村民們再一次伸出樸實、實誠、友誼的雙手,他感慨道:“他們在你走運的時候,也許遠離你;但當你跌了跤,眾人卻都伸出自己粗壯的手幫你,這種偉大的同情心,永遠會給予不幸的人?!边@是一種人民之愛,路遙的大愛正是從樸實的農村父老鄉親那里學來的,對于路遙而言,農村是學習善良和大愛的課堂,是一本無邊無際的書。
農村的孩子長大一些了,知道害羞了,雖然褲子很破,但也都穿上了。有時候褲子破了,這些女孩子就會給縫補。有時也鬧著玩,用針在屁股上猛猛扎一下,你若在山上摘下一顆青杏時,就會想起補過褲子的那個女孩子,把這個杏子給她,她一定會高興。就會從山上跑下來,因為跑得快就絆了一跤,絆得灰頭灰腦的,但手里還緊緊攥著那個杏子?;氐酱遄永镆姷侥莻€女孩子的時候,杏子已經被汗水揉成黑色,但她仍然很高興,也吃得很高興。那些特別美好的東西留下的印象特別深,時常會想起她們,就是被這樣一種情感左右著,其實,心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們。
后來,路遙進城上學了,上中學、上大學,畢業后參加了工作。臉洗得干干凈凈,背著黃書包回到村子??吹叫r候一起耍大的女孩兒們,她們早已經出嫁,都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懷里抱一個,手里拉一個,頭發像沙蓬一樣亂著,還像童年那樣向你笑著,關懷著你,問外邊的情況,而且不論怎樣非拉著你,到她家里去吃一頓飯。到了她家,盡管你在一邊吃著,她的孩子在炕上一邊拉著屎,但是每次離開村子的時候,你總會兩眼淚水蒙蒙,你就感覺到你必須要把這些感受,把這一切心酸,一切非常美好的東西寫出來。路遙寫巧珍的形象就是在這樣一種情緒中升騰起來的。在路遙藝術的那個地平線上,這個人物早就出現了。他的目的就是寫出來叫人們愛她、同情她,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里。這就是陜北的勞動婦女,漂亮、美好、不幸,路遙從心底熱愛著這些勞動婦女們。
他曾經在幾篇文章中寫過與農民的這種感情,比如走進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透過那一片花花綠綠的人頭,會猛然在人群中停住,停住后,淚水就忍不住在眼眶里旋轉,他仿佛看見在那黃土山上有一個老農脫成光脊背,在吭哧吭哧地挖地,脊背上的汗在流著,被太陽照得亮亮的,那老頭已經七八十歲,沒有任何人幫助他,還在那兒靠原始的勞動來養活自己。就是這樣一種愛,就是這樣一種感情。
對于一個追求大愛,把整個生命和心思都放在寫作上的人而言,有家人的全力支持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如果沒有這個幸福也是正常的,可以說一個家庭一種風格,這是不可以強求的。世界之大,每一個人都有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跟路遙一同殉道。
路遙創作的源泉是不是來自愛情的力量,路遙創作的深度,是不是來自愛情對他的傷害,反而有一種動力,誰也無從知曉,或者是,或者不是。因為路遙情感的豐富性,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象,這是通過閱讀他的作品獲得的,路遙的智商和情商超出了一般人的高度?,F在的問題是找不到有力的佐證,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它或許在民間流傳,或許在某一個朋友手中善存。當然我們也許沒有必要尋覓,相信路遙的羅曼蒂克。
愛對于一個作家而言,是終極關懷的生命意義。而現實平民百姓的生存狀態和命運的坎坷,也不僅僅是反映男歡女愛,只要是真誠的愛,愛世界,就是愛一個人,愛一個人也包含著大愛的因素。只要有愛就是好的,就是幸福的。
路遙的愛正是植根于土地和民眾的前提下展開的,他始終如一地履行著他神圣的職責。在1968年至1978年這十年間,是他生命成長的關鍵時刻,也是他真實而具體地感受到愛的歲月,感受到愛恨情仇的年齡。失戀也罷,痛苦也好,都處在基本甜蜜的愛情之中。
對愛情的渴望是每一個青年人的生理反應,然而,愛情在“文革”中顯得灰暗,這是那個時代賦予它的多余部分。對自小就缺愛的路遙而言,愛情對他有多么重要啊,他需要愛的撫慰,需要被愛情喚醒。那么,是不是沒有愛情才狂熱地去尋找愛,是不是得不到愛才追求愛呢?
大愛是無界的、寬廣的,愛就是善和美的結合,愛就是追求正義的行為,路遙通過他的小說凈化讀者的心靈,使善良成為一種習慣,成為惟一的生存方式,愛就會在每時每刻發生發展,這不正是愛的全部意義嗎?
如果說一個人經受了痛苦,就懂得了愛和自由的話,那么路遙是快樂的,他選擇了給予的存在方式,他藝術的全部內涵就是將自己的生命奉獻出來,并且完善和成就了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路遙獻出了自己才會獲得,獲得了才會有智慧,才敢把自己放在大火上燃燒,才敢把自己擺放在祭壇上,成為愛神和宗教的圣徒。
在路遙的這條愛河里,也包含了太多的不幸,不幸中的萬幸,就是他用愛心書寫了巨著,那正是路遙精神的延續。否則,我們此刻的饒舌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或者多余。當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路遙的愛就是奉獻和犧牲,我們所有的人都將愛的目光投向路遙以及他的作品。
路遙認為:每一個青年人身上應該有一種羅曼蒂克的東西,尤其是在一個太世俗、太市民化的社會中,浪漫的情懷可以帶來一種生活的激情,想想戰爭年代,那時候男女青年有什么物質的享受?但他們那么年輕,有的人在二十來歲就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為一種理想、為一種精神,而使青春激蕩。
如果一個人在精神生活上沒有光彩,即使他有好多錢,仍然是貧困的——和貧困一樣可悲。歸根結底,我們需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不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和一種過分的自我主義。也就是說,我們不僅使自己活得好,也應該想辦法去幫助別人。這就是路遙,這就是路遙的愛,愛的生活,愛的事業。也許,這樣一種人生,才能夠更充分地體現愛的完美。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也是對女性最黑暗的時期,“存天理,滅人欲”,就是統治者推行的基本思想。個體的愛是需要的,但我們更需要廣泛的愛,無邊的愛或者叫大愛,大愛無疆的愛。
在路遙的小說里,對女性人物的描寫往往以美麗、聰慧、活潑的形象出現,就是有這樣和那樣錯誤的女人,也會轉變成她本來就具有的善良本質。這既是現實的也是路遙所希望的結局,我們不排除作者有引導作用的意圖,但那是善良和美好愿望的祈盼。
我們也知道封建的殘余并沒有徹底消滅,它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這股勢力有深厚的基礎,我們要隨時提防,提防它卷土重來。路遙總是以極大的熱情去擁抱生活,擁抱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他說過,對于黃土地上的人們要批評,要表現出來落后和庸俗的一面,但不能少了致敬。因為貧窮和愚昧并不是他們想要的,難道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錯誤嗎?
在路遙的真實生活里,在他的小說里,對女性人物的塑造是多姿多彩的。有劉巧珍、田潤葉這樣勤勞、善良、美麗、純情、豁達開朗的傳統女性代表,也有黃亞萍、田曉霞這樣聰明睿智、瀟灑豪爽、反叛世俗生活規范的浪漫女性代表以及清純秀麗,好學上進,善良正直的盧若琴、吳亞玲等一些具有美好心靈的女性。
路遙對女性的描寫也是充分、細致的,完全徹底地表現了他對女性從審美到品質的全面價值觀。路遙對女性的渴望與期盼也是顯而易見的,從他的作品里所看到的事實是,一個個善良美麗鮮活的女性形象,同時也塑造了他自己的母愛與博愛的巨大胸懷。沒有對女性抱以極大的熱情,是不可能塑造出這么多鮮活靈動的女性形象的。
“我永遠記著那個遙遠的大雪紛飛的夜晚,我有生第一次用顫抖的手握住我初戀時女朋友的手。那美好的感覺至今如初。我曾和我的女友穿著厚厚的冬裝在雨雪彌漫的山野手拉手不停地走啊走,并仰起頭讓雨點雪花落入我們的嘴中,沁入我們的肺腑?!?/span>
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的首頁標題下寫道:“獻給我的弟弟天樂?!碧鞓肪褪锹愤b的四弟,是《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的原型。他們兄弟倆超越了兄弟情,上升到一種友誼,是兄弟,也是朋友,是知己,也是相互鼓勵和批評的同道人。
每當路遙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在身旁,他甚至是路遙思想的執行者,為他創作上出現的問題排憂解難。與大哥一起交流思想,一起哭,一起笑,就像凡高與他弟弟提奧一樣,有著心心相印般的神奇通靈。
天樂說:“路遙需要我給他創造奇跡,而他要給讀者創造奇跡?!?/span>
路遙在文章里給女兒寫道:“孩子,我深深地愛你,這肯定勝過愛我自己,你也許并不知道,我在深夜里,常常會久久立在你床前,借窗外的月光,看看你的小臉,并無數次輕輕地吻過你的腳丫子?!?/span>
路遙的愛女路茗茗16年以后,用這樣一段文字來表達父愛:“我知道父親是如此深愛這片土地,深愛一切生命;父親用他深沉而樸素的愛感染了許多人,可能也正是如此,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有這么多朋友記得他。我從小跟父親在一起的機會并不多,沒有多少向父親撒嬌的機會,但我卻深深地知道,我是幸福的!我得到了一生中獨特而深沉的愛,這份愛凝結了他對生命的愛與責任?!?/span>
路遙在女人眼里是一個好男人;
在朋友中是精神領袖;
在兄弟姐妹中是好大哥;
在讀者的眼里是一個默默耕耘的天才。
免責聲明: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為您的創意找到最好的聲音
平臺累計配音,超40,050,000 分鐘
-
品質保證15年專注網絡配音行業 500+國內外專業配音員
-
多種配音中文多場景配音 提供小語種配音
-
公司化運作提供正規發票 簽訂服務合同
-
雙重備案工信部公安雙重備案 取得文化經營許可證
-
7*14全天候服務公司實現輪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推薦樣音
更多收到您的極速試音需求

關注【客服微信】
聽最新案例,新客禮包等你拿!
提交成功
試音顧問將在工作日半小時內聯系您,請準備試音文稿或參考音頻加速匹配
你也可以注冊,可自助下單挑選主播,在線接單配音。(7 X 24小時主播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