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案列表 專題片解說詞 文化專題片 央視大型電視報告文學片《新教育風暴》第十一集解說詞文案

央視大型電視報告文學片《新教育風暴》第十一集解說詞文案

文案配音員:GN156
文化專題片 899 分享



大洋彼岸的教育變遷



上一集講到王能智的教學實驗首先遇到了來自家長們的阻力,他這種教學法對還是不對?就在這前后,大洋彼岸的教育也在醞釀著重大變化。我們不妨放眼看一看同時期的世界。


科學無國界,教育也無國界,并非始于今天。

蒸汽機時代的教育曾經以英國為中心向全世界輻射,計算機時代的教育以美國為中心,再一次向全世界輻射。20世紀世界上教育發生的重大變化,是從美國開始的。我們先看看美國的消息。

 
      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號”送入太空。11月3日,蘇聯又把狗送入太空。美國受到強烈震動。

美國感到的威脅不僅是衛星上天,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蘇聯可以向世界任何地方發射熱核彈頭了。

美國因此反思本國的科技,進而就反思到教育。

1958年美國頒布《國防教育法》,標志著美國把教育放在國家安全的位置上來考慮,由此向精英教育發展,即朝著培養頂尖科學家的教育發展。

特征是強化分科,培養專家,培養頂尖科學家。這個舉動影響到歐美各國,掀起了一個“新科學教育運動”。

這是“二戰”后影響了全球的第一次教育浪潮。但這次教育浪潮并不是向計算機時代的教育轉型,而是在工業時代分科教育的基礎上,繼續把工業時代的教育推向頂峰。



      然而美國的精英教育走到60年代,高難度課程造成的學習重負,使美國出現了大量厭學的孩子。拔尖的學生可以為阿波羅登月計劃這樣的尖端科研所用,可是,美國各業發展所需要的更多人才,在哪兒呢?

這時,美國出現一本名為《約翰為什么不會做加法》的書,這書突然走紅,反映的正是大眾對精英教育的質疑。

還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質問傳遍千家萬戶:“為什么要讓999人陪1個人讀書?”這話是說,1000人里頂多只有1個人成為科學家,為什么要讓999個學生陪1個學生讀書?像這樣以犧牲大多數為代價的教育是不明智的。



      1969年美國興起“有效教育運動”。這個運動站在精英教育的反面,為所有的人在教育中得到好處而呼喚道路。

 

就在美國教育致力于培養頂尖科學家的歲月,美國的科研人員卻越來越多投身產業,走向市場。最典型的人物即晶體管的主要發明人肖克利。

1954年,世界上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問世。

1955年, IBM公司的大型計算機采用了晶體管。也就在這一年,肖克利離開了貝爾實驗室,從東海岸來到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



       肖克利為什么離開那么著名的貝爾實驗室,來到當時還不怎么出名的斯坦福大學?因為斯坦福大學在校園里劃出大片土地出租給工廠,這非常有利于大學的科研成果為工廠所用,從而轉化為經濟利益。

1956年肖克利獲諾貝爾獎,更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來投奔他。美國投身產業的科技專家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踴躍地將科研開發為現實生產力和產品的運動。美國出現了一類新人——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家,而是一批科技專家自己涉足開發、制造和經營,成為美國新型的科技企業家。

美國硅谷,就是在斯坦福工業園區的基礎上誕生。

斯坦福大學工業園區,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科技園區。


     斯坦福大學的創舉,標志著人類20世紀的大學教育,在計算機誕生的時代開始了影響未來全球教育的重大變化。

 

30多年來,美國與蘇聯的冷戰一直在進行。

 在教育方面,蘇聯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走向了更為極端的強力培養頂尖科學家的道路。我國學習的正是蘇聯模式,設置的課程主要是適合于培養科學家的課程。我們從小受的激勵,也主要表現為努力學習,爭取長大了當個科學家。

當蘇聯的尖端技術處于高度保密狀態的歲月,中國學蘇聯,連電影也在拍《秘密圖紙》。

而美國人,不但把晶體管等高科技成果開發為在市場上能隨便買到的產品,肖克利還在斯坦福大學授課,把創新的高技術變成很多人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擴大微電子產品的生產和使用市場。

 

美國英特爾公司創辦于1968年,3年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顆4位元微處理器,這個只有指甲大小的芯片奇跡般地容納了2000多個晶體管,已是微電腦的心臟。這種芯片在美國也不是保密產品,任何青年都可以從柜臺里買出來,組裝供自己使用或“玩”的“小玩藝兒”。

1974年,美國設計出全球第一臺微型電腦的并不是科學家;

1975年,比爾·蓋茨20歲,也不是科學家,他放棄讀大學,開始為微電腦開發軟件,這就是日后聞名世界的“微軟”。

1977年推出蘋果電腦的蘋果公司老總喬布斯,更不是科學家,他是個剛上大學就被“勸說”退學的社會青年。

幾乎可以說,是美國一批原本無名,也沒有高學歷的青年,成為美國計算機時代的風云人物。這些連大學都沒讀或者沒讀完的青年成功者,不是一般的成功,他們無可置疑地成為創造美國新經濟時代的先鋒。

他們的出現,對美國的精英教育是一種結結實實的挑戰。

也正是美國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社會化應用,造成社會需要大量相關人才,是這種自下而上的社會要求,有力地改變了美國發展教育的方向。



       今天回顧歷史,不難看到,美蘇兩國的競爭都從蘇聯衛星上天走向白熱化程度,并且都以國家的力量調集了全國的教育資源,但是,導致計算機時代出現的并不是那些“登天”的技術,而是小小晶體管和小小芯片引發的微電子產業革命。

在這里,有一個不能忽視的認識:

為科技先進而強力推行精英教育,即使傾國力培養頂尖科技人才,并不能達到社會生產力的發達和社會繁榮。無論教育和科研,如果不能緊密地聯系社會應用和市場經濟運營體系,教育和科研,都會失去得以蓬勃發展的豐厚資源。

 

今天許多人說“硅谷”,第一印象是“高科技”,覺得那是美國科技先進的結果,是不是呢?

是。但更讓人驚嘆的是:那是普通化了的高科技。

這種“普通化的高科技”,是高科技產品市場化的結果。此種努力不是為了要讓成果飛上月球,而是要讓成果進入家庭,豐富人們的生活質量。

有了這種“普通化的高科技”,那些沒有高學歷的年輕人也可以用它來從事再創造,乃至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從教育上看,這批年輕人,也是美國教育返回“注重社會化應用”的成果。我們由此可以看到——

當一個國家通往高科技的鑰匙還只是掌握在科學家手里,這個國家的高科技距離“普通化”就還很遙遠,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先進社會生產力,這個國家就不能不落后。

 

在喬布斯創辦蘋果公司的1977年,中國在“文革”后恢復了高考。

1978年1月中國教育部確定部級重點中小學20所,各地隨后相繼確定一批重點中小學。中小學內還按學生考試成績分為提高班、普通班、基礎班。

2月,教育部確定首批全國重點高校88所。

3月,中國科技大學開辦少年班。

為追回“文革”的損失,我國師生家長都付出了極大努力,此后基礎教育課程難度不斷增大,走到了比西方各國的課程都更難更深的程度。

今天俯瞰歷史,可以更清楚地看到,20多年來我們走的仍然是美蘇兩國50年代強力培養科學家的精英教育之路。舉國師生家長,在為振興中華而極其勤奮的努力拼搏中,成果顯著,但也因“拔苗助長”而付出巨大代價。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IBM個人電腦的問世,一個計算機的時代真正到來。最先經歷著這一系列技術進步和經濟變化的美國,在教育上也最早遇到了不適應的問題。

1983年,美國發表:

《國家在危險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

《中學:關于美國中等教育的報告》

《為21世紀而教育美國人》。

1984年,接著發表《美國中學的困境》。

這時美國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現在:美國的生產力發生了空前的更新換代,早先萌生于英國,發展了300多年的工業時代的教育,不能滿足已經發生了巨變的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了。教育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


    世界各國的教育,也必將在計算機時代,先后發生重大變遷。


免責聲明:以上整理自互聯網,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在線客服在24小時內刪除)

為您的創意找到最好的聲音

平臺累計配音,超40,050,000 分鐘

  • 品質保證
    15年專注網絡配音行業 500+國內外專業配音員
  • 多種配音
    中文多場景配音 提供小語種配音
  • 公司化運作
    提供正規發票 簽訂服務合同
  • 雙重備案
    工信部公安雙重備案 取得文化經營許可證
  • 7*14全天候服務
    公司實現輪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
,亚洲免费视频一片99,淫荡婷婷,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 百度,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